地址转换协议(ARP)是用来实现 IP 地址与本地网络认知的物理地址(以太网 MAC 地址)之间的映射。 例如, 在第四版 IP 中, IP 地址长为 32 位。 然而在以太局域网络中, 设备地址长为 48 位。 有一张表格, 通常称为 ARP 缓冲(ARP cache), 来维持每个 MAC 地址与其相应的 IP 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ARP 提供一种形成该对应关系的规则以及提供双向地址转换。
由于每一类局域网协议细节不同, 那么就需要为以太网、帧中继、ATM、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HIPPI 以及其它协议等提供独立的 ARP 规范说明。 InARP 是 ARP 的补充协议以支持帧中继环境下的 ARP。
此外还为不知道自己 IP 地址的主机提供了一种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从而可以从网关的 ARP cache 上请求它们的 IP 地址。 有关 RARP 的具体细节可参见个别文件。
协议结构
16 | 32 bit | |
Hardware Type | Protocol Type | |
HLen | Plen | Operation |
Sender Hardware Address | ||
Sender Protocol Address | ||
Target Hardware Address | ||
Target Protocol Address |
1 | ARP Request |
2 | ARP Response |
3 | RARP Request |
4 | RARP Response |
5 | Dynamic RARP Request |
6 | Dynamic RARP Reply |
7 | Dynamic RARP Error |
8 | InARP Request |
9 | InARP Reply |
……